防曬衣是智商稅嗎?涼感、吸濕、潤膚……奪目“標簽”真幾許?
驕陽似火,烈日炎炎
太陽炙烤著大地
與空氣一起燃燒??
灼熱感逐漸蔓延
有網(wǎng)友戲稱:最近的天氣,不經意間,手里的涼菜便曬成了麻辣燙。面對炙熱異常的天氣,防曬便成了大家的“必修課”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除了涂防曬霜、打遮陽傘等傳統(tǒng)的防曬方式,近些年來逐漸興起的防曬衣也成為了不少人的心頭好。然而,UPF50+、涼感、玻尿酸潤膚……五花八門的防曬衣賣點,常常讓人眼花繚亂。
防曬衣究竟需要符合哪些基本條件?
這些標榜的賣點
防曬衣真的能做到嗎?
作為消費者,又該怎么選?
就這些消費者的疑問,記者采訪了天津工業(yè)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輕化工程系副教授劉秀明,為大家答疑解惑。
防曬衣需要符合哪些基礎指標?
判斷一件衣服是否符合防曬衣的標準,需要關注紫外線防護系數(shù)與紫外線透過率兩個基礎指標。
我國國家標準 GB/T 18830-2009《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》規(guī)定,紫外線防護系數(shù)(UPF)必須大于40并且315-400nm紫外線透過率(UVA)小于5%的紡織品,才能被稱為“防紫外線產品”。
圖片來源:光明日報
作為衡量防曬衣防曬效果的重要指標,UPF數(shù)值一直是商家頗為關注的要點,我們常能在電商平臺的商品封面圖上看到UPF50+的標注。
事實上,當40<UPF≤50時,會被標注為UPF40+;當UPF>50時,標為UPF50+,這是國家標準目前最高的評判等級。
防曬衣緣何能夠防曬?
對于這一疑問,劉秀明介紹道,防曬衣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保障防曬能力,一種是在面料中添加紫外線屏蔽劑,阻止紫外線透射,避免紫外線照射到皮膚;另一種則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,通過吸收紫外線,避免紫外線抵達皮膚。
抗紫外線織物屏蔽與吸收兩種防曬方式基本原理示意圖(圖片由受訪專家提供)
我們常用的遮陽傘使用的是紫外線屏蔽機理,而防曬化妝品用的多是紫外線吸收機理。相比較而言,使用紫外線吸收方式制作的防曬衣長期性能和舒適度會相對更高,成本也比紫外線屏蔽方式高一些。
防曬衣真能做到涼感與降溫嗎?
炎炎夏日,不少防曬衣在營銷上主打涼感、降溫等賣點,還有的宣稱防曬衣由木糖醇的冰氧氣制成,穿上去一秒散熱,立減5℃。這真的能做到嗎?
2024年6月3日,北京迎晴熱暴曬天氣,圖為穿著防曬衣的游客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事實上,或許不少購買者也深有體會,這種涼感與降溫的持續(xù)時間非常短,剛穿上時感覺非常美好,但只要在戶外待一小會兒,這份美好便會消失。
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這份涼感應該被稱為“接觸瞬間涼感”。
劉秀明解釋道,為實現(xiàn)這種瞬間涼感,許多廠商會在紡絲之時加入一些提高纖維導熱性的材料,從而增加人體的傳導散熱。當皮膚一接觸到衣物時,面料能夠迅速傳遞熱量,皮膚就會獲得涼爽的感覺。
而木糖醇作為一種五碳糖醇,是木糖代謝的中間產物,之所以會有清涼感,是因為木糖醇易溶于水,且在溶解時會吸收一定的熱量,所以將木糖醇引入到纖維內,也可以給使用者一種涼爽的感覺。但也正因為它溶于水,所以在洗滌幾次之后,這種有效成分便會逐漸流失,清爽感也將大打折扣。
當玻尿酸遇上防曬衣
真能保濕潤膚嗎?
近年來,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不斷深化,皮膚健康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。
晴朗干燥的夏日,大家都想為肌膚補補水。由此,有的廠商將玻尿酸的概念融入了服裝制作,聲稱制作過程中添加了762mg/kg玻尿酸,人們穿上后,玻尿酸便會被釋放出來,相當于敷了一層面膜,可以起到保濕潤膚的作用。
事實上,這種面膜防曬衣的保濕能力微乎其微,基本可以忽略。
一方面,其玻尿酸的添加比例極低,與醫(yī)美行業(yè)中所用的玻尿酸濃度相去甚遠。另一方面,防曬衣并非緊身衣,其穿著后與皮膚中間尚有空間,因此更是收效甚微。
如何科學合理地選購防曬衣?
灼熱的天氣讓大家對防曬衣的期待逐漸提升,希望它具有更好的功能性,防曬透氣佳,吸濕排汗好。
鑒于目前防曬衣并無針對性標準,建議大家首先要關注其基礎防曬功能,選擇UPF>40且UVA<5%的產品。
在此基礎上,我們需要認識到,防曬衣的防曬效果與紡織品的纖維材料種類、顏色深淺、織造結構緊密度,以及織物厚重度等眾多因素相關。
圍繞這些重點因素,劉秀明進一步給出了選購建議:
· 天然纖維中,亞麻的防曬效果最好;而化學纖維中,滌綸的防曬效果更佳。
· 深色系的防曬衣相對較淺色的效果更好,可以結合自身喜好綜合選擇。
· 織造結構緊密度越高、越厚重、透孔率越低,防曬效果越好。